国际结算银行推行“巴塞尔协议三”的目的是要加强银行的资本实力,以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冲击。但是,这个资本管理框架所存在的瑕疵却是如何计算风险资产,完全是由个别银行自行决定。
因此,瑞士中央银行前行长希尔德布兰德(Philipp Hildebrand)建议银行管理层改变经营文化,尤其是环球银行的领导者更不能只把个人当做银行总裁,而应该把自己当做维持金融体系稳定的掌管者,并在银行的盈利和客户与股东的利益之间求取平衡。
他说:“银行不只是一家私人企业,尤其是大型银行。而人们对银行的信心也是经济繁荣的关键。”
自从几年前爆发全球金融危机之后,欧洲人和美国人对当地金融体系的信心已降至前所未有的水平,不过他认为接下来的情况将会改善。因为已经有许多银行的领导人站出来,表示将更加负责任地经营业务。
希尔德布兰德在今年初卸下瑞士央行行长职务,将在下月出任投资公司贝莱德(BlackRock)的副主席。
他前天应邀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举办的“李成智名人常年讲座”上演讲,谈到银行能否重新获得人们的信任时表示,“巴塞尔协议三”(Basel III)并不能制止未来再发生金融危机,因为它的作用是加强银行的抵御力,避免银行过度借贷,并采纳一套以衡量风险为基础的资本架构。
不过,他指出在制定“巴塞尔协议三”的时候,参与的央行并没把如何计算风险资产的问题处理好,最终选择了让个别银行按自身的风险管理模式来计算风险资产。他形容这有如“房子中有只大象,但我们却让它继续留在房子中”。
希尔德布兰德在评估本地三家银行集团的表现时,则给予它们好评。
他指出,这三家银行集团的业务模式自1997年爆发亚洲金融危机以来,一直都维持不变。在过去十多年来,银行的交易与投资业务所贡献的收入,只占总收入的8%至10%,属于相对低的水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