向西方学习
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,王石学会了妥协,这并不意味着他的工作阻力减小,毕竟这里拥有近百名企业家。很多时候,为了一件事情,他们吵得乱哄哄,而结果并没有随之争吵出来。他们需要一套新的机制改变如此现状。
巧合的是,2007年,一个叫袁天鹏的人开始“推销”他翻译的一本新书—《罗伯特议事规则》。这本书出版于1876年,由美国一位叫亨利·马丁·罗伯特的将军撰写,是罗伯特在研究了英国议会、美国国会以及民间社团的议事规则后,总结写就。当袁天鹏和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有了交集,双方一拍即合。袁天鹏为其制定了43条规则。其中一条规则写道:会议授权主持人分配发言权、提请表决、维持秩序并执行程序,但主持人在主持期间不得参与内容的讨论。作为会长,王石是历次大会的主持人,他看到后问为什么?“要有权力制衡,裁判员不能做运动员。”袁天鹏解释。王石随即接受。
由袁天鹏制定的43条规则,最后写进了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章程中。这成为中国第一家有规模的NGO学习使用美国的成熟议事规则。
王石和其他企业家,为阿拉善SEE生态协会带来了现代的民主治理和议事规则,除此之外,他们又能带来什么?他们个个都是会赚钱的主儿,但是否意味着会“花钱”?在担任会长之后,王石显然感受到了这些问题的制约。
此时的国内,较为知名的环保机构只有寥寥数家,例如,梁从诫创办的自然之友,廖晓义创办的北京地球村环境教育中心。这几家环保NGO募集的资金十分有限,其作用更多的是普及环保知识。显然,他们与拥有近百位企业家会员的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无法相比,也无法提供足够的借鉴。
“王石认为,做事得有榜样。要做好公益,就得先从公益的榜样学习。”时任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秘书长的杨鹏告诉《中国慈善家》。王石、冯仑提出赴美考察学习公益榜样。
2008年6月9日至19日,作为会长,王石成立了一个美国考察团,由阿拉善SEE生态协会的理事、会员等组成,一共20人,前往美国考察学习公益的运作和发展。这是中国企业家群体第一次专门去美国学习如何做公益。王石说,14年前他第一次去美国,是学习怎么赚钱,这一次他们去美国,是学习怎么花钱。“我们非常明确,去美国是学习如何做好公益。”